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研究所(SEI)創立的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認證評估,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對全球的軟件產業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CMM共有五個等級,分別標志著軟件企業能力成熟度的五個層次。從低到高,軟件開發生產計劃精度逐級升高,單位工程生產周期逐級縮短,單位工程成本逐級降低。據SEI統計,通過評估的軟件公司對項目的估計與控制能力約提升40%到50%;生產率提高10%到20%,軟件產品出錯率下降超過1/3。
對一個軟件企業來說,達到CMM2就基本上進入了規模開發,基本具備了一個現代化軟件企業的基本架構和方法,具備了承接外包項目的能力。CMM3評估則需要對大軟件集成的把握,包括整體架構的整合。一般來說,通過CMM認證的級別越高,其越容易獲得用戶的信任,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就越強。因此,是否能夠通過CMM認證也成為國際上衡量軟件企業工程開發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
CMM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軟件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它不僅僅是對產品質量的認證,更是一種軟件過程改善的途徑。參與CMM評估的博科負責人表示,通過CMM的評估認證不是目標,它只是推動軟件企業在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管理上不斷成熟和進步的手段,是一種持續提升和完善企業自身能力的過程。此次由美國PIA咨詢公司負責評估并最終通過CMM3認證,標志著博科在質量管理的能力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