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大約【5400】字,不說廢話,只講可以讓你學到技術、明白原理的純干貨!本文帶有豐富的案例及配圖視頻,讓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文中的技術概念,并可以給你帶來具有足夠啟迪的思考......
一. 直接插入排序
1.概念
直接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顧名思義就是把未排序的元素一個一個地插入到有序的集合中,插入時把有序集合從后向前掃一遍,找到合適的插入位置。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插入排序,小編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給大家解釋一下插入排序的含義,我們以日常生活中的紙牌游戲為例:
一開始,上述紙牌是亂序狀態的,我們想辦法對上述紙牌進行排序操作。
(1). 第一次,將第一張牌8看做是已經排好序的牌,右邊的5、3、9都是未排好序的。
(2). 第二次,將5插入到排好序的隊伍中,5比8小,放到8的前面。
(3). 第三次,將3也插入到排好序的隊伍中,3比5和8都小,所以放到5的前面。
(4). 第4次,將9也插入到排好序的隊伍中,9比其他牌都大,所以放在最后。
經過以上幾個步驟,這樣所有的牌都排好序了。
2. 實現原理
插入排序的實現原理,其實就是將數列分成有序區間和無序區間兩個部分。初始時,有序區間中只有一個元素,即數列的第一個元素。然后從無序區間取出一個元素,插入到有序區間的末尾,新插入的元素要與有序區間的數據一一比較大小。如果該數據大于有序區間的最后一個數據,則不交換位置,直接插入到有序區間的末尾即可。如果該數據小于有序區間的最后一個數據,則需要換位,換位后該數據還要與前一位數據繼續比較大小,直到找到合適的位置才停止比較。
3. 實現步驟
根據上面的實現原理,小編再給大家梳理一下插入排序的實現步驟:
(1). 第1步:從數列的第2個元素開始抽取元素;
(2). 第2步:把它與左邊的第一個元素進行比較,如果左邊的第一個元素比它大,則繼續與左邊第二個元素比較下去,直到遇到小于等于它的元素,然后插到這個元素的右邊。
(3). 第3步:繼續選取第3、4....n個元素,重復步驟2,并選擇適當的位置插入。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實際的例子演示插入排序的過程。例如有一個待排序數組[5,8,6,3,9,2,1,7],插入排序步驟如下:
(1). 初始時,有序區間中只有5,無序區間中有8、6、3、9、2、1、7。
(2). 將無序區間的第一個元素8插入到有序區間的數列末尾,8和5比較大小,8比5大則無需交換位置。此時有序區間中的元素是5、8,無序區間中有6、3、9、2、1、7。
(3). 將無序區間的第一個元素6插入到有序區間的末尾,形成5、8、6的排列順序。6和左側的8比較大小,6比8小則換位;6再與5比較,6比5大則無需換位。最后有序區間中形成了5、6、8的排列。此時,無序區間中還有3、9、2、1、7。
(4). 將無序區間的第一個元素3插入到有序區間的末尾,形成5、6、8、3的排列順序。3和左側的8比較大小,3比8小則換位;3再與6比較大小,3比6小則繼續換位;3與5比較大小,3比5小繼續換位。最后形成3、5、6、8的排列,此時,有序區間中是3、5、6、8,無序區間中還有9、2、1、7。
(5). 然后依次類推,直到無序區間為空時,排序結束。最終排序的結果為:1、2、3、5、6、7、8、9。
4.編程實現
接下來我們使用Java語言,對插入排序算法進行編程實現: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int loop = 0;
int count = 0;
//對數組進行遍歷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第二個循環僅僅是將當前數據跟自己左邊的數字進行比較,如果小于左邊數字則交換位置,否則位置不變。
for (int j = i; j > 0; j--) {
count++;
//此處使用break比使用if效率高,兩者在比較次數上有差別。
if (arr[j] >= arr[j - 1]) break;
// 前后兩個數據交換位置
arr[j] = arr[j] + arr[j - 1] - (arr[j - 1] = arr[j]);
}
}
}
5.總結
接下來我們把插入排序的特性總結一下。
5.1 時間復雜度
根據給定的數列的混亂程度,時間復雜度可做如下分析:
(1). 當數列本身是有序的,插入排序的時間復雜度是O(n)。原因是如果數列本身是有序,插入排序需要將每相鄰的兩個數字各比較一次,總共比較n-1次, 所以時間復雜度是O(n)。
(2). 當數列是無序的,最壞的情況下需要比較n(n-1)/2次,所以時間復雜度是O(n²)。
5.2 空間復雜度
(1). 插入排序是原地排序,其空間復雜度是O(1)。
(2). 插入排序中,無序區間的元素在插入到有序區間的過程中,是依次與左側的元素比較,如果兩個元素相等,則不交換位置。
5.3 插入排序的適用場景
(1). 一個有序的大數組中融入一個小數組,比如有序大數組[1, 2, 3, 4, 5, 6, 7, 8, 9}中融入一個小數組[0, 1]。
(2). 數組中只有幾個元素的順序不正確,或者說數組部分有序。
總結來說,插入排序是一種比較簡單直觀的排序算法,適用于處理數據量比較小或者部分有序的數列。
二. 快速排序
1.概念
快速排序(Quick Sort),其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改進,該算法由霍爾(Hoare)在1962年提出。與冒泡排序一樣,快速排序也屬于交換排序算法,通過元素之間的比較和交換位置來達到排序的目的。
快速排序每次排序的時候設置一個基準點,將小于基準點的數全部放到基準點的左邊,將大于等于基準點的數全部放到基準點的右邊。這樣每次交換的時候就不會像冒泡排序一樣只能在相鄰的兩個數之間進行交換,交換的距離就得到提升。快速排序之所比較快,因為相比冒泡排序,每次交換是跳躍式的。這樣總的比較和交換次數就少了,排序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遞歸進行,以此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快速排序算法的實現思路就是分治思想的應用。
2.實現思路
快速排序基于遞歸的方式來實現,其實現思路如下:
(1). 選定一個合適的值(理想情況是選擇數列的中值最好,但為了實現方便一般都是選擇數列的第一個值),稱為“基準元素”(pivot)。
(2). 基于基準元素,將數列分為兩部分,較小的分在左邊,較大的分在右邊。
(3). 第一輪下來,這個基準元素的位置一定在最終位置上。
(4). 對左右兩個子數列分別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每個子數列中只包含一個元素則排序完成。快速排序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給基準元素找正確的位置。
3.實現步驟
接下來小編通過一個示例來講解快速排序的步驟。假設現在有一個亂序數組[5,8,6,3,9,2,1,7],我們使用快速排序算法進行排序。首選要選擇一個元素作為基準元素,在此例中,我們可以選擇首元素5作為基準元素。接下來進行元素的交換,具體步驟如下:
(1). 選定基準元素5,同時設置兩個指針分別為left和right,分別指向最左側元素5、最右側元素7。移動和比較的規則是:
● 從right指針的位置開始,讓指針指向的元素和基準元素做比較。right指針指向的數據如果小于基準元素,則right指針停止移動;切換至left指針,否則right指針繼續向左移動。
● 輪到left指針移動時,讓left指針指向的元素與基準元素做比較。將left指針指向的數據和基準元素做比較。left指向的元素數據如果大于基準元素,則left指針停止移動,否則left指針繼續向右移動。
● 將left和right指針指向的元素交換位置。
(2). right指針先開始,right指針當前指向的數據是7,由于7>5,right指針繼續左移,指向到1,由于1<5,停止在1的位置。
● 輪到left指針。由于left開始指向的是基準元素5,所以left右移1位,指向到8。由于8>5,所以left指針停下
● 接下來,left和right指向的元素進行交換。此時形成數列為[5, 1, 6, 3, 9, 2, 8, 7]
(3). 重新切換到right指針,指針向左移動,right指針指向到2。由于2<5,right指針停止在2的位置。
● 輪到left指針,指針右移1位,指向到6,由于6>5,所以left指針停下。
● 接下來,left和right所指向的元素進行交換。此時形成數列為[5, 1, 2, 3, 9, 6, 8, 7]。
(4). 重新切換到right指針,指針向左移動。right指針指向到9,由于9>5,right指針繼續左移,指向到3,由于3<5,則right指針停止在3的位置。
● 輪到left指針,指針右移1位,指向到3,此時right指針和left指針重疊在一起。
● 接下來,將pivot元素5與重疊點的元素3進行交換,此時形成數列為[3, 1, 2, 5, 9, 6, 8, 7]。第一輪排序結束。
我們把上述的文字描述過程,做成對應的示意圖,如下所示:
第一輪排序結束后,本輪的基準元素5的位置,就是最終排序后所在的位置。接下來,我們采用遞歸的方式,分別對基準元素5左側的前半部分[3, 1, 2]進行排序,再對元素5右側的后半部分[9, 6, 8, 7]進行排序,如下圖所示:
(1). 基準元素5的前半部分[3, 1, 2],以3為基準元素,經過排序,結果為[2, 1, 3]。本輪下來,本輪的基準元素3的位置就是其最終位置。
(2). 上輪基準元素3左側的隊列[2, 1],以2為基準元素排序,排序結果為[1, 2]。本輪下來,本輪的基準元素2的位置就是其最終位置。
(3). 上輪基準元素2左側只剩下元素1,1就是自己的基準元素。這樣元素1的最終位置就確定了。
(4). 基準元素5的后半部分[9, 6, 8, 7],以9為基準元素進行排序,結果為:[7, 6, 8, 9],本輪下來,本輪的基準元素9的位置就是其最終位置。
(5). 上輪基準元素9左側的隊列[7, 6, 8],以7為基準元素進行排序,結果為[6, 7, 8]。本輪下來,本輪的基準元素7的位置就是其最終位置。
(6). 上輪基準元素7左側只剩下6,6就是自己的基準元素。這樣元素6的最終位置就確定了。
(7). 基準元素7右側只剩下8,8就是自己的基準元素。這樣元素8的最終位置就確定了。
(8). 此時基準元素5、3、2、1、9、7、6、8都找到其正確的位置,則排序結束。
4. 編碼實現
接下來我們使用Java語言對快速排序算法進行代碼實現: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start, int end) {
// 遞歸結束條件:start大于或等于end時
if (start < end) {
// 得到基準元素位置
int pivotIndex = partition(arr, start, end);
// 根據基準元素,分成兩部分進行遞歸排序
quickSort(arr, start, pivotIndex - 1);
quickSort(arr, pivotIndex + 1, end);
}
}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start, int end) {
// 取第1個位置的元素作為基準元素
int pivot = arr[start];
int left = start;
int right = end;
while (left < right) {
//right指針左移
while (left < right && arr[right] >= pivot) right--;
//left指針右移
while (left < right && arr[left] <= pivot) left++;
if (left >= right) break;
//交換left和right 指針所指向的元素
arr[left] = arr[left] + arr[right] - (arr[right] = arr[left]);
}
// 將基準元素與指針重合點所指的元素進行交換
arr[start] = arr[left];
arr[left] = pivot;
return left;
}
這里使用了兩個方法quickSort和partition實現快速排序算法的邏輯,其核心思路與前文描述一致,先找到一個元素作為基準元素,然后再分開進行排序。
三. 希爾排序
1.概念
希爾排序(Shell’s Sort),該算法是插入排序的一種,又稱“縮小增量排序”(Diminishing Increment Sort),希爾排序是Shell在1959年提出的。希爾排序是基于直接插入排序進行改進而形成的排序算法。它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種更高效的改進版本。直接插入排序本身還不夠高效,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將數據移動一位。當有大量數據需要排序時,會需要大量的移位操作。但是插入排序在對幾乎已經排好序的數據操作時,效率很高,幾乎可以達到線性排序的效率。所以,如果能對數據進行初步排列達到基本排序,然后再用插入排序就會大大提高排序效率。希爾排序正是基于此思路而形成的。
2.實現步驟
希爾排序的步驟簡述如下:
(1). 把元素按步長gap分組,gap的數值其實就是分組的個數。gap的起始值為數列長度的一半,每循環一輪gap減為原來的一半。
(2). 對每組元素采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進行排序。
(3). 隨著步長逐漸減小,組就越少,組中包含的元素就越多。
(4). 當步長值減小到1時,整個數據合成一組,最后再對這一組數列用直接插入排序進行最后的調整,最終完成排序。
我們以無序數列[5,8,6,3,9,2,1,7,,4]為例,詳細介紹希爾排序的步驟:
(1). 第一輪排序,gap = length/2 = 4,即將數組分成4組。四組元素分別為[5,9,4]、[8,2]、[6,1]、[3,,7]。對四組元素分別進行排序結果為:[4,5,9]、[2,8]、[1,6]、[3,7]。將四組排序結果進行合并,得到第一輪的排序結果為:[4,2,1,3,5,8,6,7,9]。如下圖所示。
(2). 第二輪排序,gap = 2,將數列分成2組。兩組的元素分別是[4,1,5,6,9]和[2,3,8,,7]。這兩個組分別執行直接插入排序后的結果為[1,4,5,6,9]和[2,3,7,8]。將兩組合并后的結果為[1,2,4,3,5,7,6,8,9],如下圖所示。
(3). 第三輪排序,gap = 1,數組就變成了一組。該組的元素是[1,2,4,3,5,7,6,8,9],這個組執行直接插入排序后結果為[1,2,3,4,5,6,7,8,9],這個結果就是第三輪排序后得到的結果。此時排序完成,如下圖所示。
3.編碼實現
接下來我們用代碼對希爾排序進行編程實現: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
int loop = 0;
//增量gap,并逐步縮小增量
for (int gap = arr.length / 2; gap > 0; gap /= 2) {
//對一個步長區間進行比較 [gap,arr.length)
for (in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對步長區間中具體的元素進行比較
for (int j = i - gap; j >= 0; j -= gap) {
//System.out.println("j=" + j);
if (arr[j] <= arr[j + gap]) break;
//換位
arr[j] = arr[j] + arr[j + gap] - (arr[j + gap] = arr[j]);
}
}
}
}
4.總結
接下來我們再把希爾排序的復雜度等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希爾排序的時間復雜度與增量(即步長gap)的選取有關。例如,當增量為1時,希爾排序退化成了直接插入排序,此時最壞情況時間復雜度為O(n²)。而具有增量的希爾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O(n^1.3),希爾排序最好情況時間復雜度是O(n)。
(2). 希爾排序的空間復雜度是O(1)。
(3). 直接插入排序是穩定的,不會改變相同元素的相對順序。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過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動,最后其穩定性就會被打亂。也就是說,對于相同的兩個數,可能分在不同的組中而導致它們的順序發生變化,所以希爾排序是不穩定的。
四. 結語
至此,我們我們已經向大家介紹了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希爾排序等三種經典的排序算法。除此以外,還有冒泡排序、選擇排序、堆排序、歸并排序、桶排序、計數排序等一些經典的排序算法。大家會發現,我們介紹排序算法的步驟和過程都是相同的,基本都包含算法概念、思想和原理、算法步驟,以及編碼實現等幾個部分。在本篇的最后,我們給大家總結出經典的排序算法的對比和總結,我們從時間復雜度、空間復雜度、穩定性等幾個方面進行橫向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