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它程序設計語言(如Java、C語言)采用大括號“{}”分隔代碼塊不同,Python采用代碼縮進和冒號(:)來區分代碼塊之間的層次。
在Python中,對于類定義、函數定義、流程控制語句、異常處理語句等,行尾的冒號和下一行的縮進,表示下一個代碼塊的開始,而縮進的結束則表示此代碼塊的結束。
注意,Python中實現對代碼的縮進,可以使用空格或者Tab鍵實現。但無論是手動敲空格,還是使用Tab鍵,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4個空格長度作為一個縮進量(默認情況下,一個Tab鍵就表示4個空格)。
例如,下面這段Python代碼中(涉及到了目前尚未學到的知識,初學者無需理解代碼含義,只需體會代碼塊的縮進規則即可):
height=float(input("輸入身高:"))#輸入身高
weight=float(input("輸入體重:"))#輸入體重
bmi=weight/(height*height)#計算BMI指數
#判斷身材是否合理
ifbmi<18.5:
#下面2行同屬于if分支語句中包含的代碼,因此屬于同一作用域
print("BMI指數為:"+str(bmi))#輸出BMI指數
print("體重過輕")
ifbmi>=18.5andbmi<24.9:
print("BMI指數為:"+str(bmi))#輸出BMI指數
print("正常范圍,注意保持")
ifbmi>=24.9andbmi<29.9:
print("BMI指數為:"+str(bmi))#輸出BMI指數
print("體重過重")
ifbmi>=29.9:
print(BMI指數為:"+str(bmi))#輸出BMI指數
print("肥胖")
Python對代碼的縮進要求非常嚴格,同一個級別代碼塊的縮進量必須一樣,否則解釋器會報SyntaxError異常錯誤。例如,對上面代碼做錯誤改動,將位于同一作用域中的2行代碼,它們的縮進量分別設置為4個空格和3個空格,如下所示:
ifbmi<18.5:
print("BMI指數為:"+str(bmi))#輸出BMI指數
print("體重過輕")
對于Python縮進規則,初學者可以這樣理解,Python要求屬于同一作用域中的各行代碼,它們的縮進量必須一致,但具體縮進量為多少,并不做硬性規定。
以上內容為大家介紹了Python的縮進規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相關知識,請關注IT培訓機構:千鋒教育。http://www.diets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