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圣誕節期間,荷蘭人吉多·范羅蘇姆(GuidovanRossum)為了打發圣誕節的無趣,開發了一個新的腳本解釋程序,作為ABC語言的一種繼承。之所以選中Python作為該編程語言的名字,是取自英國20世紀70年代首播的電視喜劇《MontyPython'sFlyingCircus》。
可以說,Python是從ABC發展起來,主要受到了Modula-3(另一種相當優美且強大的語言,為小型團體所設計的)的影響。并且結合了Unixshell和C的習慣。
Python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自從2004年以后,python的使用率呈線性增長。Python2于2000年10月16日發布,穩定版本是Python2.7。Python3于2008年12月3日發布,不完全兼容Python2。它被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評為2010年度語言。時隔幾年,再度被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評為2018年度語言。
由于Python語言的簡潔性、易讀性以及可擴展性,在國外用Python做科學計算的研究機構日益增多,一些知名大學已經采用Python來教授程序設計課程。眾多開源的科學計算軟件包都提供了Python的調用接口,例如著名的計算機視覺庫OpenCV、三維可視化庫VTK、醫學圖像處理庫ITK。
而Python專用的科學計算擴展庫就更多了,例如如下3個十分經典的科學計算擴展庫:NumPy、SciPy和matplotlib,它們分別為Python提供了快速數組處理、數值運算以及繪圖功能。
因此Python語言及其眾多的擴展庫所構成的開發環境十分適合工程技術、科研人員處理實驗數據、制作圖表,甚至開發科學計算應用程序。
以上內容為大家介紹了Python的發展歷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相關知識,請關注IT培訓機構:千鋒教育。http://www.diets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