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6首次發布于2016年,盡管它已經發布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引入的許多特性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相當酷。下面是其中的三個。
分隔數字常數
快回答哪個更大,10000000還是200000?你在看代碼時能正確回答嗎?根據當地的習慣,在寫作中,你會用10,000,000或10.000.000來表示第一個數字。問題是,Python使用逗號和句號是用于其他地方。
幸運的是,從Python3.6開始,你可以使用下劃線來分隔數字。這在代碼中和使用字符串的int()轉換器時都可以使用:
importmath
math.log(10_000_000)/math.log(10)
7.0
math.log(int("10_000_000"))/math.log(10)
7.0
Tau是對的
45度角用弧度表示是多少?一個正確的答案是π/4,但這有點難記。記住45度角是一個八分之一的轉角要容易得多。正如TauManifesto所解釋的,2π,稱為Τ,是一個更自然的常數。
在Python3.6及以后的版本中,你的數學代碼可以使用更直觀的常數:
print("Tanofaneighthturnshouldbe1,got",round(math.tan(math.tau/8),2))
print("Cosofansixthturnshouldbe1/2,got",round(math.cos(math.tau/6),2))
print("Sinofaquarterturnshouldbe1,go",round(math.sin(math.tau/4),2))
Tanofaneighthturnshouldbe1,got1.0
Cosofansixthturnshouldbe1/2,got0.5
Sinofaquarterturnshouldbe1,go1.0
os.fspath
從Python3.6開始,有一個神奇的方法表示“轉換為文件系統路徑”。當給定一個str或bytes時,它返回輸入。
對于所有類型的對象,它尋找__fspath__方法并調用它。這允許傳遞的對象是“帶有元數據的文件名”。
像open()或stat這樣的普通函數仍然能夠使用它們,只要__fspath__返回正確的東西。
例如,這里有一個函數將一些數據寫入一個文件,然后檢查其大小。它還將文件名記錄到標準輸出,以便追蹤:
defwrite_and_test(filename):
print("writinginto",filename)
withopen(filename,"w")asfpout:
fpout.write("hello")
print("sizeof",filename,"is",os.path.getsize(filename))
你可以用你期望的方式來調用它,用一個字符串作為文件名:
write_and_test("plain.txt")
writingintoplain.txt
sizeofplain.txtis5
然而,可以定義一個新的類,為文件名的字符串表示法添加信息。這樣可以使日志記錄更加詳細,而不改變原來的功能:
classDocumentedFileName:
def__init__(self,fname,why):
self.fname=fname
self.why=why
def__fspath__(self):
returnself.fname
def__repr__(self):
returnf"DocumentedFileName(fname={self.fname!r},why={self.why!r})"
用DocumentedFileName實例作為輸入運行該函數,允許open和os.getsize函數繼續工作,同時增強日志:
write_and_test(DocumentedFileName("documented.txt","becauseit'sfun"))
writingintoDocumentedFileName(fname='documented.txt',why="becauseit'sfun")
sizeofDocumentedFileName(fname='documented.txt',why="becauseit'sfun")is5
以上內容為大家介紹了Python3.6中針對文件系統的神奇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相關知識,請關注IT培訓機構:千鋒教育。http://www.diets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