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下在Python、PHP和C語言中打開文件的函數定義
Python
#Python2
open(name[,mode[,buffering]])
#Python3
open(file,mode='r',buffering=-1,encoding=None,errors=None,newline=None,closefd=True,opener=None)
PHP
resourcefopen(string$filename,string$mode[,bool$use_include_path=false[,resource$context]])
C語言
intopen(constchar*pathname,intflags);
會發現以上3種編程語言內置的打開文件的方法接收的參數中,除了都包含一個“文件路徑名稱”,還會包含一個mode參數(C語言的open函數中的flags參數作用相似)。這么mode參數定義的是打開文件時的模式,常見的文件打開模式有:只讀、只寫、可讀可寫、只追加。不同的編程語言中對文件打開模式的定義有些微小的差別,我們來看下Python中的文件打開模式有哪些。
文件打開模式描述
r以只讀模式打開文件,并將文件指針指向文件頭;如果文件不存在會報錯
w以只寫模式打開文件,并將文件指針指向文件頭;如果文件存在則將其內容清空,如果文件不存在則創建
a以只追加可寫模式打開文件,并將文件指針指向文件尾部;如果文件不存在則創建
r+在r的基礎上增加了可寫功能
w+在w的基礎上增加了可讀功能
a+在a的基礎上增加了可讀功能
b讀寫二進制文件(默認是t,表示文本),需要與上面幾種模式搭配使用,如ab,wb,ab,ab+(POSIX系統,包括Linux都會忽略該字符)
思考1:r+、w+和a+都可以實現對文件的讀寫,那么他們有什么區別呢?
r+會覆蓋當前文件指針所在位置的字符,如原來文件內容是"Hello,World",打開文件后寫入"hi"則文件內容會變成"hillo,World"
w+與r+的不同是,w+在打開文件時就會先將文件內容清空,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a+與r+的不同是,a+只能寫到文件末尾(無論當前文件指針在哪里)
思考2:為什么要定義這些模式呢?為什么不能像我們用word打開一篇文檔一樣既可以讀,又可以寫,還可修改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找到很權威的說明。在跟同行朋友交流過程中,發現大家主要有兩種觀點:
跟安全有關,有這種觀點的大部分是做運維的朋友,他們認為這就像linux上的rwx(讀、寫、執行)權限。
跟操作系統內核管理I/O的機制有關,有這種觀點的大部分是做C開發的,特別是與內核相關的開發人員。為了提高讀寫速度,要寫入磁盤的數據會先放進內存緩沖區,之后再回寫。由于可能會同時打開很多文件,當要回寫數據時,需要遍歷以打開的文件判斷是否需要回寫。他們認為如果打開文件時指定了讀寫模式,那么需要回寫時,只要去查找以“可寫模式”打開的文件就可以了。
以上內容為大家介紹了python文件打開模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相關知識,請關注IT培訓機構:千鋒教育。